旱烟壶亦称旱烟盒、旱烟囊等。自明朝中期嘉靖年间点燃了吸食旱烟这一星星之火起,亦就产生了用作贮存烟丝的旱烟壶,至今已有四百五十余年。
早在明末,旱烟壶的使用就已遍及华夏大地。明末清初人士沈赤然所著《寒夜纵谈》中描述晚明吸烟情景时说:“烟草产自闽中……末年遂遍地种矣。男女老少,无不手一管(旱烟管),腰一囊(旱烟囊壶)。”可见当时凡吸烟者上至宫廷皇戚、达官显贵、文人儒士,下至市井商贾艺人、村野耕牧渔樵的平头百姓无不使用和悬挂旱烟壶、盒、囊、袋之类的家什,并已成为明朝后期的一道新景观。
旱烟壶进入了文人及上流社会,即被视作身份地位的象征并兼作观赏把玩佩饰之用。旱烟壶盛行的明清时期正值我国竹木牙角雕刻艺术进入鼎盛期。刻匠及文人雅士在制作旱烟壶时,或雕竹镂木、剔犀刻铜,或范匏琢角、错银贴黄,或烧瓷嵌骨、髹漆镶钿等广施百技,博取殊材。在这不足三寸之躯上充分发挥了他们娴熟精湛的治器功夫和手艺。(yancaoye.comyancaoye.com)
明清两代是我国民间神话、传说、曲艺、戏杂、历史典故及吉祥寓意诠释的承前启后,不断创新的繁荣期。刻家们把寓喻这些内容的图符和纹饰大量引渗和烙刻到旱烟壶上。这些被艺匠们镌镂刻画得精细繁缛、神采飞扬、惟妙惟肖、呼之欲出的祥禽瑞兽、鸟鱼花虫、故事人物及吉祥物,又使旱烟壶出落得焕采脱俗和清雅神奇。因烟丝为粉丝状,旱烟壶造形不受被贮物拘束,可任凭匠师驰骋无穷的想象力,故其外型被雕琢成扁壶、球瓶、八楞罐、六方樽;似鼓墩、熏鼎、篓篮、图腾柱;或肖形瓜果、禽兽、人物、鱼螺等等变化万端、千姿百态,终使盈手可握的小小旱烟壶透溢出惹人痴醉的盈盈灵气。
争姿斗奇的明清旱烟壶不仅传承着中华古老文化的遗韵和传统雕刻工艺的轨迹,也为后人留下了窥视明清两代我国各民族、各地域的乡俚习俗、市井风情、民间传说及雕治风格的可贵证物。(yancaoye.comyancaoye.com)
相关文章:
剃头刮脸5块钱,焗盆雪花膏老旱烟,看看这些画面,还熟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