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北京有这么一条胡同,它的整体造型像个大烟袋,胡同两侧的店铺也多以烟具为营生,胡同的名字更是和烟袋息息相关。它,便是烟草界的“网红胡同”——烟袋斜街!悠悠岁月,这条古老的胡同不但记载了一座城市的记忆,还记录下烟草在中国发展的一段历史,不禁令人格外想去了解它……
名字由来是个谜烟袋斜街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东北部的一条街。2010年11月10日,烟袋斜街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名号。有关街名的来历有多种说法。
北京胡同有以街的形状命名的做法,因此有人认为烟袋斜街是因其街道的形状像烟袋而得名。烟袋斜街的走向自东斜向西南,东口像烟袋嘴,向西两三百米的街巷宛如烟杆,再向南拐通向银锭桥似烟袋锅,整体像一只烟袋横放在小巷间。
还有人说,因为在明末清初的时候,烟袋斜街居住了许多旗人,而旗人偏爱关东烟,也就是旱烟,旱烟的烟杆使用久了容易被烟油堵塞,所以,烟袋斜街上开了好几家烟铺,为满族人提供烟草服务。这些烟草铺的招幌上都有烟袋,因此,人们又将这条胡同叫做烟袋斜街。
以上说法,或缘于想象,或出于传说,较为合理的原因是,这里因时代需要而形成了专门供应吸烟产品的商品一条街。(yancaoye.comyancaoye.com)
成名皆因大烟袋其实,烟袋斜街早在元朝就已存在,那时名叫打鱼厅斜街,只是一条很普通的胡同,直到清末这条街才逐渐有了名气。
清朝入关定鼎中原后,因官员、兵民多有吸烟嗜好,经营烟叶、烟具的烟铺随之兴旺起来。烟袋斜街上开有众多烟铺,更以醒目的烟袋幌子招揽顾客,其特色经营生意火爆,使这条以主营烟叶、烟具的斜街名声大噪,犹如今日之专卖一条街,成为一种文化地标。
据说,当时的慈禧太后爱抽烟,不仅烟丝讲究,用的烟杆子也是价格不菲,但是再精致的东西也有坏了的时候,老佛爷的烟袋堵了,宫里没人能修好,连造办处的能工巧匠也没能修好烟袋,只有烟袋斜街里的两家店铺——同台盛、双盛泰,能通老佛爷的烟袋。老佛爷大喜,特赏这两家烟铺,并让他们专为清廷内宫提供烟草服务。从此这两家店铺名声大振,连带着这条胡同也开始在北京家喻户晓。
烟袋斜街成了京城烟草买卖最有名的胡同,来这里做烟草生意的人越来越多,铺子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有商家为了让自己的招牌能一眼被顾客看到,就在门外立了一个巨大的木质招幌—一支金漆烟锅,锅内刷着红漆,烟锅外系着红布的穗子,烟杆仿照乌木的颜色刷成了黑色,烟袋嘴则按照翡翠刷白漆画上绿色的斑点,这样的招牌自然十分醒目,当时的北京还有这么一句歇后语:烟袋斜街的大烟袋—— 一窍不通,说的就是这个大烟袋。(yancaoye.comyancaoye.com)
世事变迁难预料烟袋斜街上以烟铺生意最为红火,来这里的顾客大都非富即贵。
清朝时期,那里附近多为八旗子弟居住,故而胡同里除了烟铺外,还有诸如茶馆、酒楼、浴室等休闲场所,均是高档消费区,专门为王公贵族提供服务,一般百姓很少会出入其中。
辛亥革命后,清廷旧族们失去了俸禄,于是纷纷变卖古玩字画,古董行、典当行开始出现,这些古玩店的生意盖过了烟草铺的生意,胡同里的烟铺数量逐渐减少。
到了19世纪,机制卷烟进入中国市场,因为卷烟方便,价格较低,所以许多人开始舍烟袋改抽卷烟,烟袋斜街上的传统烟草生意再次受到影响。(yancaoye.comyancaoye.com)
如今,越来越多的酒吧、手工艺品店出现在这条网红胡同上,曾经烟味十足的胡同,开始有了新的面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