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林郑的施政报告一出,马上被传媒攻击到体无完肤,甚至连亲建制的报章也全版单打嘲讽,成为当日网上媒体的热话。看着阵营之间的内斗,倒是蛮吸引眼球。决而不议成为了林郑的新施政方针。
【壹经典〡富豪之家怕教会】惊大仔系教徒奉献财产 阿爸唔交生意渠打理
搜寻引掣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曾经短时间内「电子烟」的搜寻热度远高于「填海」、「东大屿」。无他,烟民的数量一定比起关心政治的人更多,我们是经济动物,有时间去搵钱好过嘛。何况,东大屿的极级规划,以十年去计,落成后话唔定我都英年早逝了,但有无烟食是即时影响这代人。今朝有酒今朝醉,今朝有烟今朝吹。说好就要做,所以李私烟当日下午就被捕了。
任何政策出台都会搵人做舆论,放放风。刘华撑东大屿也算,连搞环保的李乐诗都要背书,足证「You thought we could be decent men, in an indecent time! But you were wrong.」和「you either die a hero or you live long enough to see yourself become the villain」的道理。电子烟的先头部队是一个疑似食电子烟的小学女生,相对较动之以情,比填海议题的操作已经叫高明一点。
身边的医生朋友都反对电子烟,做教育的也是,那是出于他的职位阶级和专业知识背景。顺带一提,这两个界别跟林郑关系都不差,别忘了林郑拨了多少个亿给大专院校。正常人都懂得问一个问题:如果是为了健康,何必只禁电子烟,而不一起禁传统香烟?
我没有查探电子烟的毒害是否比传统香烟少,也没有了解食电子烟会否好像美沙酮戒毒原理一样,会最后容易一点戒掉烟瘾。毕竟那是医学问题,我关心的是社会科学、经济学角度。(yancaoye.comyancaoye.com)
友栏经济学家徐家健教授是近年当红的知识份子,他学术根基和文笔也比台上讲东西的学者高几班,他既是我老师,也是好朋友。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其中一个理论,叫「私酒贩卖商与浸信会教徒理论」(Bootlegger and Baptist Theory)。
美国在20年代禁酒,禁酒令包括禁止制造、运输、进出口、销售,以及饮用含酒精的饮品。时至今天,美国有些地方周日还是禁止卖酒的。谁能从禁酒令获益而支持禁酒?从扬德尔的观察,浸信会教徒基于宗教理由支持禁酒是容易理解的,但单凭教徒的支持,禁酒令实在难以通过。更令人费解的是,如果目的只为减少酒精饮品消费,为什么不干脆全国划一加税?
禁酒令所以获得通过,除了依靠浸信会教徒的推动外,扬德尔认为,还有赖私酒贩卖商背后的支持。私酒商支持禁酒的理由很简单,当消费者在禁酒令下不能在市场上买醉,自然要投向私酒贩卖商。纯为私利的私酒商,于是在政治上配合以宗教理由反对酒精饮品的虔诚教徒,一起支持政府禁酒。
传统香烟和电子烟的竞争对手,电子烟的兴起会打击到传统香烟的收入,所以传统香烟商是有足够诱因要减少对手,别忘了香烟市场入场门槛几高,是一门寡头的生意,理论更易在这场景发挥。讨厌电子烟,觉得电子烟影响健康的人会跟传统香烟的利益连成一线,这不代表他们互相勾结。我不否定有一班人是真心讨厌电子烟。只是他们排斥电子烟的客观结果,会改变局限条件,令到传统香烟商少了竞争对手受惠,那就是成本效益的经济学分析框架了。至于他们的初心和初衷,我们不理,这个社会科学的分析前设不易明,否则,艾智仁也不会写了万人传颂的《Uncertainty, Evolution, and Economic Theory》一文了。(yancaoye.comyancaoye.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