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南县居洞庭湖西北,在湖南省北部,与湖北省的石首市交界;东部、东北部和华容县、岳阳县相邻,南部与沅江毗连;西南濒淞澧洪道与汉寿县、常德市相望;西部与安乡县接壤。地理座标为东径112°11′--112°49′,北纬29°03′--29°31′。南县从清朝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清政府割华容、安乡、龙阳(今汉寿)、武陵(今常德)、沅江、巴陵(今岳阳)6县接壤部分淤地设立湖南省南洲直隶厅以来,至今已有一百二十余年建治历史了。(yancaoye.comyancaoye.com)
一、政区设立
洞庭湖,旧石器时代就有许多人类活动的遗迹出现,三苗国的土著先人就在这块土地上创造着人类文明。新石器时代后,处于缓慢沉降之中,秦汉时向沼泽化方向发展,东北部沉降尤甚,三国时已形成260里的巴丘湖。唐宋时进入全盛时期,号称周极八、九百里。明朝时开始有湖洲外露,至清时逐渐加剧。特别是从清朝1860年以后,因朝廷"舍南救北"方针以保荆江地区,于是先后开通"四口",江水携带大量泥沙南泄入湖,从而加速了洞庭湖淤积速度。尤其是西岸,先是荆江南岸石首县属之藕池溃决,大江之水汹涌澎湃,南入洞庭,以致华容县西乡赤松亭、宋田山地方和安乡迤东一带被洪水淹没,至同治末年,曾被淹没的宋田山、九都地方,也渐渐隆起成洲,日益增广而形成大片肥沃的土地,自华容之九都至龙阳南嘴山对岸荒洲止,有龙阳、安乡、华容三县辖境面积达二百余里,当地居民称为"南洲"。新淤洲土,极宜耕种,因而游民来洲垦种者颇多,甚至为占洲土,械斗成风,讼狱繁兴。一般贫苦农家多垦荒以谋生,而地方豪绅对此荒洲则纷纷争占。高阜洲土之地,修筑堤垸,陆续挽成新垸。此处经长期挽垸,已增至数十处,著名的有育才大垸,后又续修又东垸、集贤垸、乌嘴垸、天成大垸等。洞庭西北两岸,田畴密布,炊烟袅袅,原有的几县版图扩展,人口增加。为了征收课税,1890年,巡抚王文韶申明定例,奏准清政府,强横夺去农民开垦之地,纵容豪绅地主对土地的兼并,并在南洲添设水师一营,常驻巡防,以维持统治。
为便于管理,征比钱粮,统治这片"新大陆",于是画疆定界,设官专管。前任巡抚张煦令藩臬两司和善后局委员,会同沿湖巴陵、华容、安乡、武陵、龙阳、沅江等县,分途勘丈,将各县淤地划拨清楚,在所划割出的巴陵团山滨河水以西之地,华容县属之明山、寄山滨河水以南之地,及陈复、泰来、两丰诸垸以南地方,安乡余家新港以东之地,武陵县等伴洲、复盆洲以东之地,龙阳之银珠滩、东旺湖、团坪厂、灵官洲以北及大通湖、龙华司以东地方,沅江舵杆洲、肖公庙、藁荐洲以北地,绘图造册,呈准清政府设立南洲厅治。1894年,继任湘抚吴大澄,将筹议南洲厅建置设官等事,奏报清政府。
1895年,南洲直隶厅抚民府在乌嘴正式成立,划归该厅管辖的邻近各县边地和新淤洲土,计民田十三万三十亩七分三厘,官田八万九千二百五十亩四分,芦田六万三千三百七十四弓。凡应征额粮全部如数拨归南洲厅,同时委派陈国仲为新设南洲直隶厅抚民通判,征收辖境钱粮,设置学额。旋以乌嘴地方太小不便开展,复于1897年将南洲厅抚民府迁到九都,调毛隆章署理,接着大兴土木,创修衙门、学署、兵营、监狱等。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改为南洲县,次年改为南县至今。1914年,南县属武陵道。1916年至1922年南县属湘江道。1937年南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940年南县属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南县属常澧专区。1950年南县属常德专区。1962年南县属益阳专区。1968年南县属益阳地区。地改市后南县仍属益阳市至今。
二、疆域变迁
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知府魏景熊秉承巡按使署意旨,会同各县知事重勘岳、华、南、沅四县县界。东部华容、岳阳两县:从南华界河河头沿河南下1442米,以河心为界,河西南属南县,东北属华容;继往正南,直出9249米,西属南县,东属华容;又折正东,接岳、华县界终点,长约4500米,南属南县,北属华容;再从三县界端直抵东南之舵杆洲中心,长约6400米,西南属南县,东北属岳阳。南部南、沅县界:县境南端的同心、汇春、同春、大有东垸东南堤一段不变;新定县界从大有东垸东南堤直出东北,历种福垸第二豆刂 口以抵肖公庙,长约10000米,西北属南县,东南属沅江。再从肖公庙界端直抵舵杆洲,长约18000余米,东北属南县,西南属沅江。这次重勘县界,划出南县官荒私垸约25平方公里。此后至1949年7月,县界基本未变。1949年10月后,南县与邻县县界作过多次调整,其主要变化如下:
(一)1950年4月7日,华容县第2区景港乡五保东南垸(地处南县第五区大同垸内,与华容县北景港乡隔河相离),经南、华两县建设科商定,划归南县第五区管辖(今属乌嘴东南村),计135户,825人,1824亩耕地;同月,华容县第二区注市九保丰城垸,亦划入南县五区寄山乡(今属华阁镇丰城村的大部分和华胜、汀头村的少部分),计273户,1631人,1802亩耕地;五月,汉寿县六区一保的同福南、北两垸及粒中、禹贡、桃花、矿山洲等小垸,划归南县二区同丰乡(今属武圣宫镇),计2500人口,6600亩耕地;与此同时,南县二区三、四两保的思乐、里中、永兴、永固四村,划给汉寿县六区管辖,计2200人口,6000亩耕地。
(二)1950年12月8日,安乡县第三区六牧垸划入南县二区等伴洲乡德新村(今武圣宫镇德新村),计190人,600亩耕地。同时,又将该区治化乡(新、老七保)安鼎垸(即藕池河中支盲肠以东,游桥河以西,上三岔河以南,揭家洲以北之地,计4301人,9788亩耕地),及湖北石首县团山乡八保的"六十亩围子"(今浪拔湖乡上三岔河村)一并划入南县一区新南乡(今属浪拔湖乡上三岔河、新口、驿马头、新挡口等村)。(yancaoye.comyancaoye.com)
(三)1951年3月22日,华容县第三区十五乡划入南县,计850户,4010人,水田9000余亩,旱土400多亩,废田800多亩(今属浪拔湖乡吉安、诰封、南吉三村)。
(四)奉湖南省人民政府农业字第006号令,南县于1951年3月29日接管了大通湖蓄洪垦殖区,旋即建立大通湖区,下设十二个乡。原由沅江、湘阴两县管辖的该区之行政权及有关资料全部移交南县(省府于1951年1月6日签发农业字第037号令,规定移交的大通湖蓄洪垦殖区包括增福垸、有成垸、善庆垸、玉成垸、种福垸、厚生垸、利贞垸、金盆北洲等29个洲垸)。
(五)据省政府1951年2807号令,"岳阳所辖洞庭湖西岸之所有垸田、柴洲,应以湖为界,全部划交常德专区领导,岳西村划交大通湖管理处管辖"。12月20日,将岳阳县原辖洞庭湖西岸之岳西村划归南县大通湖管理处管辖,并成立了岳西乡,其地域包括新芦洲、长洲子、舵杆洲、王名洲、舵杆浃、蒸钵湖等及近洲水面。
(六)1953年11月2日,常德专员公署批复将安乡县二区三岔河镇的天心洲划归南县,计8户24人,52亩旱土(今属浪拔湖乡西河头村一组)。
(七)1955年6月,汉寿县第六区(今厂窖镇、茅草街镇和武圣宫镇的一部分)划入南县,设武圣宫区,此次划入10348户,44169人,105469亩耕地,原汉寿县六区所属之塘池洲、天星洲两地草山和天星湖水面一并划归南县,又于1957年、1958年两县连续协商,将汉寿县六区所属之天星洲(野鸭凼以东)、张家湾、乐安垸陆续划归南县。
(八)1953年2月,奉省府指示,将南县大通湖区之种福垸拨给省公安厅修建劳改农场(今千山红农场);1955年12月,奉省人委指示,又将南县大通湖区之民和、北汀头二乡划给千山红农场;1958年10月奉省委指示,将千山红农场划属南县,又于1959年3月转交沅江,并将南县利厚垸计3956人、9983亩耕地,一并划入千山红农场。
三、政区演变
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建置南洲直隶厅,厅治初设乌嘴,越二年迁署九都。厅境划为东西南北中五乡,下设109团。民国元年至民国三年(公元1912-1914年),南县行政区划沿清旧制。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南县知事公署行政四科会议决定,撤销原五乡109团,改划为17个区,151团。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正月,南县实行地方自治,重建政区。将原17个区151个团,并为6个自治区,74个团(亦称乡)、12个区辖镇,并将区、团改用序数名。未久,团、镇之下增设闾,闾之下设邻。1927年至1932年,中共南(县)华(容)安(乡)特委在县城东堤尾成立,并领导开展武装斗争。在红二军团的帮助下,建立了县苏维埃政权,第一任主席谭旷,第二任主席孟庆友,并设立了一、二、三、四、五个苏维埃区。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五月,南县实施政区新制,废都、团、闾、邻,施行区、乡、保、甲制。原6个区及其驻地不变,原74个团12个镇,并为27乡、4镇,下设125保,2599甲。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七月,南县废区并乡:撤6个区,将原27个乡、4镇,并为16乡1镇,下设182保,1894甲。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南县政府将原16乡1镇,182保并为10乡1镇,126保;并按乡、镇大小分为甲、乙、丙三等。1949年7月28日南县解放,8月16日成立县人民政府,由石新山担任县长。8月20日,完成划区建设。全县共建6个区,沿袭75个保(均用序数名)。南县从1950年11月至1952年底,结合土地改革,废除保甲,划乡建政,全县增至8个区,建160个乡,5个乡级镇。1955年全县政区9个区,127个乡,1个区级镇,3个乡级镇,885个行政村,18个居民委员会,94个居民小组。1956年6月撤区并乡:废9个区及荷花嘴、麻河口两个区辖镇,将原82个乡并为18个乡,原三仙湖区辖镇升为县辖镇,保留原县辖城关镇,并将邻城乡划入,全县建204个高级农业社,14个居民委员会,86个居民组。1958年9月28日,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撤销原18个乡、5个镇,建立人民公社,下设76个大队,保留县辖城关镇,全县设14个居民委员会。1961年3月,调整公社体制,全县原9社、2镇,调整为15个公社、2镇,撤原大队,改原中队为大队,计320个大队,2881个生产队,全县城镇14个居委会,88个居民小组。1969年9月,南县调整部分公社区划:全县政区为19个公社,338个大队,3个县辖镇,15个居委会,88个居民小组,1个县农场。1982年南县政区:19个公社、3个镇、1个农场,下属376个大队,4603个生产队,17个居委会,75个居民小组。1985年底,南县基层政权体制改革告一段落,全县政区为14个乡、6个镇,1个县农场,下设378村,4414村民小组,39个居委会,239个居民小组。2005年12月3日,全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会议召开,宣布全县20个乡镇调整为12个乡镇,385个村,11个社区,36个居委会。(yancaoye.comyancaoye.com)
四、区位概况
南县,全县总面积1346.17平方公里(今大通湖管理区设置未经国务院批准,原大通湖区所辖面积仍为南县版图)。现12个乡镇共有人口68万。全县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及资源开发。全县地处长江中游南岸,为河湖冲击淤积平原,平均海拔近29米,全县除明山、寄山、九都山、太阳山少量丘陵地之外,均为一马平川的湖洲平原,水域为43.6108万亩,占27.04%,岗地和丘陵占5%。全县沃地广阔,众水网联,湖塘密布,林带如织,资源丰富,素称"鱼米之乡",对发展商品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土地面积广,土质优良。全县拥有耕地83.0936万亩,占总面积的51.52%,其中水田57.1786万亩,园林7683亩。地层深厚,土壤肥沃。PH值一般为7.5左右,有机质含量高,耕性好。农用地中理化性状较优良的潴育型水稻土占水田面积的82.8%。旱土全部为质地较好的湖潮土。肥沃的土地对发展以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的种植业是适宜的。二是水域面积大,水利资源丰富。南县境内河流183.3公里,南茅运河41.3公里,湖泊62个,水面5.1万亩,外垸湖泊两个,计31.74平方公里。可供种养和捕捞水面达274526亩。相当于耕地的33%,对发展渔业、湘莲生产极为有利。农业灌溉良好,水源调蓄和交通运输畅通。湖洲达85714亩,宜种防护林和芦苇。全县总水量资源为1133.2亿立方米,农业、工业、居民年用水量仅占总量的0.454%。三是光照充足,气温适宜。全县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度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地域间气候差异小。年日照数多年平均为1775.7小时,为全省光照较多地区之一,相对温度多年平均为82%,干燥度为0.51,利于林木和其他农作物生长。多年平均气温16.6℃≥10℃,活动积温为5254.1℃,热量较为丰富。四是植物生长量大,县内属两湖平原后生植被栽培区,生物资源丰富,具速生优势。特别是以茎叶为经济产量的用材林、薪炭林和麻类、蔬菜饲草等,经济系数大,产量高。林木年生长量为山区二倍,湖区速生林木"三杉"平均每亩产生长量在1.89立方米。苎麻单产居省之首。饲草单产甚高,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畜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饲料。五是旅游资源正在开发。南县是老革命根据地之一,是全国33位军事家之一的段德昌烈士的家乡,现九都山建筑有德昌烈士陵园。这里依山傍水,风景优美,革命建筑物可以成群。在新世纪上半叶,这里将建成南县旅游系列景点。厂窖镇是日军侵华第二大惨案--"厂窖惨案"发生地,建有"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碑"和"纪念馆",并建成公园。三仙湖镇和中鱼口乡万亩荷莲已成为国内外人士游览胜地。南县名人辈出,红军将领段德昌、工程院院士黄伯云、解放军上将刘镇武等均是南县人民的骄傲。
南县投资环境优良。南县东距沿长江开放城市岳阳97公里,西距常德105公里,南距益阳110公里,离省会长沙176公里,连接环洞庭湖经济圈内岳阳、常德、益阳、荆洲四大地级市,处于"长三角"和"泛珠三角"两大经济辐射交汇区,具备典型的后发区位优势。南县水陆交通便捷,县城距长(沙)常(德)高速公路仅50公里,省道S204、S306、S202线和杭(杭州)瑞(瑞丽)高速公路纵横贯穿境内。县内跨经和宽跨比分别居国内和世界同类型桥梁第一的茅草街大桥,是湘北地区主要的交通枢纽。南县年电力供应能力达87600万KW。电话交换机容量12万门,移动通信容量10万门,宽带容量1万门。南县2005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8.6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9.4亿元,农业总值完成24. 4亿元,全县种植粮食85万亩,粮油标准化生产面积均达到20万亩,新植杨树21.3万亩,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扩大到43.9%,全年出栏生猪57.2万头,牛2.05万头,羊4.34万只,家禽369.5万羽,水产品总量5.72万吨。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15元,分别增10%、6.5%。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6亿元,比年初增长15.5%,全县输出农村劳动力12.8万人,创劳务收入约6.4亿元。
南县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9080万元,十年年平均长5.0%,国民收入达到184840万元,工业总产值达到324960万元,财政收入达12850万元。南县2010年将达到或超过国家撤县设市标准。一是人口密度,县政府驻地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将超过12万,县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少于15万。二是从经济指标要求看,乡镇以上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不低于80%,且不低于15亿元,国民生产总值不低于10亿元,第三产业值所总比例达到20%以上。三是城区公共基础设施好,城区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90%,道路铺装率不低于80%,有较好的排水系统。四是居民生活高度社会化,城区居民衣食住也将依靠市场供应,居民生活日趋高度社会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