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抽烟的穷人
17世纪的荷兰艺术圈被称为“黄金时代”,香烟元素时常出现在绘画作品中。当然,不可能是神话和古典场景,你无法想像伦勃朗·梵·莱茵在画《达娜厄》的时候还要去考虑宙斯抽不抽事后烟,但是如果让《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嘴里叼根中南海我看就挺合适。因为在他们那个流派里,现实常常成为表现象征主义的隐晦出口,少女抽烟,刚好可以讽刺日下的世风。
不作点道德批判,这画就等于白画了。
1601年阿姆斯特丹爆发了一场传染病,1602年又发生了地震,穷人没饭吃,没有房子住,仅剩下抽烟这种廉价的乐趣,此时你就知道人类是有多坚强,他们甚至相信抽烟可以驱散瘟疫。穷人的玩意富人自然是瞧不上的,但是绘画作品里却不断出现,别以为艺术工作者特别有良心,揭露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呼吁广大土豪打赏救济,没那回事。
画那些画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富人去取笑穷人,真相总是这么没劲。
那时候关于香烟的认知几乎都是负面的,因为抽烟的人低劣,因此被抽的烟也掉价。人们通常认为,抽烟会使人口干舌燥,所以烟民也都是酒鬼,这些行为让人萎靡不振,是浪费生命的标识。
17世纪作品中女性很少出场,即使有,也多以烟馆老板娘的身份出现,画家试图告诉抽烟的人:看见了嘛,因为抽烟,你将被聪明的女人敲诈一空。
请注意,此时的香烟可以代表很多种不好的意向,但它唯独和健康一点关系都没有,作为享乐的吸烟比作为药材的烟草地位更高,尤其是随着荷兰烟草业营利的增长,吸烟的社会接受度越来越高之后。(yancaoye.comyancaoye.com)
2.抽烟的中产阶级
当富人开始抽烟之后,穷人就被赶出了画布——连被取笑的符号意义都失去了嘛。
18世纪,黄金时代没落,很少再有人去画香烟,只有法国的夏尔丹还偶尔画一画烟斗,而乔瓦尼那帮人则用长长的烟斗表现异域风情,而此时,香烟也才逐渐开始从画布中挣脱出来,在更广泛的人文领域里被点燃。
比如卢梭就把那些抽着烟斗躺在草地里的乡下人称为“高贵的野蛮人”,用这词来形容霍比特人真是再合适不过。
进入19世纪,人们好像清教徒般生活,女性抽烟被社会禁止,吸烟仅限于台球室或图书馆,是中产阶级男性的轻松一刻。同时,艺术家们也发现,抽烟实在是太他妈帅了,于是在浪漫主义时期,哪位大师如果不把自己笼罩在烟雾里,他的作品就好像少了思考的过程。于是,吸烟又成了艺术家独立精神的象征。
这种情况在印象派的作品里稍有不同,毕竟香烟不是代表一个时代的全部特征,印象派在拐杖、帽子、手套、胡须等等元素中用记忆取舍,香烟只占几十分之一。(yancaoye.comyancaoye.com)
显然,香烟很不高兴,于是它们用某种天然的魔力唤醒了后印象派对香烟的兴趣——吸烟和运动——越是不相干的东西越是不可分割,比如洪金宝的某部烂片里,我唯一能记住的就是他叼着雪茄晨跑的镜头,固然是很酷,真心不推荐。
但是在1900年开始的十年里,这两件事就是要一起出现才完美,乔治·秀拉笔下的划船手,那是必须叼个烟斗的,而衣冠楚楚的绅士则以抽雪茄为美,当然谁都知道,秀拉画雪茄只是因为他不敢画鸡巴。
3.抽烟的后来人
后来梵·高画了《吸烟的骷髅》,各种解读都有,但是梵·高自己也抽烟,所以这为什么不能是他的一个不健康的玩笑呢?人家真的只是在炫技而已。
香烟和雪茄在19世纪传入欧洲,但是你得等到20世纪,不同种类烟草的特殊意义才能在欧洲艺术中体现出来。总的说来,烟斗和雪茄对应有权阶级,毕加索的《诗人》叼着烟斗,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叼着烟斗,这可能是文人秀智商的一种方式,而雪茄则代表财富,大亨和强盗头子都好这口,而烟卷呢,去找找看布拉德·皮特还鲜嫩时给骆驼香烟做的广告,那是一种青春、力量、冒险和焦虑。
画家们继续用这些玩意代表资产阶级社会的角色分工,比如立体派画家就用烟斗代表资产阶级,或者说是对资产阶级道德虚伪的批判。(yancaoye.comyancaoye.com)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吸烟又像17世纪头两年的荷兰一样,给人们带来安全感。60年代几乎每个人都在吸烟,而香烟盒、拼贴画,尤其是我最讨厌的广告行业蓬勃发展起来,香烟基本上就跟生殖器分不来了,再往后就更不值得一说,各种噁心的病痛伤口图片被贴的到处都是,他们永远也不明白,恐吓只会令人焦虑,焦虑只会让人抽更多的烟,而抽烟的人在学会此技之前就已经了解了自己的命运,这是烟民的选择,而且是社会以及市场给出的合法选择,对于老烟枪来说,原本泾渭分明的社会关系,一下子变成了所谓弱势群体的反扑,所有吸烟的人都变成了伤心欲绝的牛仔,吸烟再次被认为是低等的、毫无成就的、贪婪的、意志薄弱的,以及没有社会功德的失败者象征。
我想,或者抽烟的人都不得好死,香烟也会被文明淘汰,即使全社会都在反对,至少艺术曾经在烟火中重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