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愧
cán kuì
拼读:呲(ci1)啽(an2),惭(can2)|科(ke1)卫(wei4),愧(kui4)
拼音:cankui
释义:(形)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心里不安。[近]羞愧。[反]欣慰。
详情:
- 惭愧 [cán kuì]
亦作“慙媿”。亦作“慙愧”。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
《国语·齐语》:“是故大国慙媿,小国附协。”《汉书·贡禹传》:“自念终亡以报厚德,日夜慙愧而已。”《南史·孝义传上·韩係伯》:“隣人惭愧,还所侵地,躬往谢之。”《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目今正值空乏,不能相济,惭愧!惭愧!” 巴金 《哑了的三角琴》:“说来惭愧,我们所答应他的事情并不曾做到。”
感幸之词。意为多谢、难得、侥幸。
唐 王绩 《过酒家》诗之五:“来时长道貰,惭愧酒家胡。” 唐 元稹 《长滩梦李绅》诗:“慙媿梦魂无远近,不辞风雪到 长滩 。” 宋 苏轼 《浣溪沙》词:“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翠浪舞晴空。”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小生惭愧,有缘遇这箇小娘子。”《儒林外史》第三八回:“ 郭孝子 扒起来,老虎已是不见,説道:‘惭愧!我又经过了这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