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感不同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商品都是价值决定价格的,在供求一定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不可能远远高于其价值。软盒和硬盒除了在外包装上有不同,打开来里面的烟是没有什么分别的,这似乎违反了价值规律。
但如果问一下吸烟的人两种包装的烟有什不同,他会告诉你,软包装的烟口感和吸出来的感觉是要比硬盒的好的。这就很容易想到两种包装的烟丝有所不同。
稍作了解,软包装的中华香烟的烟叶在炒制过程中添加的附料与硬盒烟叶的附料不同,口感比硬盒的中华烟更淳厚(当然附料的价格也比硬盒的要贵)。所以说两种不同包装的烟所用的烟丝软盒中的烟很明显就比硬盒中的烟价值要大得多。
2、成本效益决定
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对于一些高档的香烟,由于是用好烟丝和一些附加料,烟本身价值就很高,其价格就会很贵,如果说它继续采用的是硬盒包装,那无疑会使其原本就较高的价格继续抬升,如果采用的是软盒,就可以在高价的香烟上节省包装的费用,获取更多的利益。
再有如果两种烟都采用硬盒包装很明显就会增加生产者的成本,是不符合生产者的利益的。如果说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但又能很好的区分开两种烟,无疑用软盒硬盒的包装的原则是最好的选择。
扩展资料:
中华香烟不仅软包的比硬盒装的贵,3字软中华也比普通软中华贵,原因如下:
软中华在中华品牌中只是一个规格产品,在企业方不存在字头的划分;在价格方面也没有区别,工业给商业公司的调拨价只有一个,商业给零售商的批发价也只有一个,这两个环节从未有过以字头来划分价格的现象。
市场上出现的软中华以字头来划分价格的现象,是在市场炒作和历史原因共同造成的,一切都缘起于浙江温州、宁波等市场,其中温州是很重要的发源地。
浙商在全国都很有名气,尤其是来自于温州地区的商业精英。他们对于全国商业发展趋势有着精准的判断力,以及出色的营销能力,尤其是对商品的炒作能力,被戏称为“炒×团”。
在如此背景下,再加上中华品牌诞生时被作为“中央领导和重大国事活动的特供用烟”的神秘色彩以及中华品牌后期“国烟”地位的进一步巩固,这些都给了浙商对中华卷烟进行充足炒作的理由。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各个卷烟工业企业在高端烟塑造上推出了软包产品,且在价格上要高于同级别的硬包规格,这在当时消费者眼中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在中低档卷烟产品中,硬包产品的价位是高于软包产品的,软中华的销售不甚理想。(yancaoye.comyancaoye.com)
就这样,软中华由于销量上的不甚理想于1996年前后停产,而正是这次停产,“物以稀为贵”的传统想法给了浙江、江苏、上海等地零售商将软中华产品捧红的机会。
加上中华卷烟的特殊背景,就有了后来坊间的“‘3’字头中华之前是特供中南海用烟,质量和吸味在软中华规格中都属最好”的传闻,以及随之而来的 “1”、“2”、“3”字头软中华产品的细分。
就这样,中华“3”字头被浙江商家炒火了,价格更是一路飙升。多年之后,随着浙商在全国各地的广泛分布,受到影响的市场也越来越多,价格更是扶摇直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香烟
目前市场上较为流行软包装,自然其市场价值提高了,当然价格就水涨船高。从物理上考虑是硬包装较符合商品包装的需要的,有利于保护好商品,但是烟是特殊消费,很多人不喜欢把烟深藏在自己的口袋里,到哪里都要把自己认为好的烟从口袋里拿出来摆放在显眼的地方生怕别人看不到,这就是烟的特殊消费需要--地位、社交、身份等等。
软的自然在口袋里不好保管,自然冠冕堂皇的就摆在了显眼的位置,时间长了慢慢的在中国就形成了软包装流行的趋势,从而提高了其市场价值,导致软的吃香,价格也就比硬的高。这是市场决定价值的体现,事实上很多厂家同规格的卷烟软的和硬的烟丝、配方等所有内在质量是一样的,只是包装分软和硬两种型号,但到市场上软的卖的比硬的好,价格也高(大家买烟是买涨不买落的),所以硬的始终价格没有软的卖的高。
真假识别
随着社会的发展,卷烟与我们的生活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从拜访亲朋好友到酒桌婚宴等等,都能看到卷烟的身影。而正因为卷烟需求之大,所以一些不法份子就铤而走险,制、售大量地假冒烟,用一些违法手段投入到市场中,从而牟取暴利。然而假冒烟发展到现在,那些造假者的手段也不断在改进:
1、疯狂利用中高端市场攫取利润;
2、不再使用极端低劣的原辅材料;
3、一定程度上装备了造假的设备和手段;
4、迅速获取真烟的相关技术信息并跟进。
(yancaoye.comyancaoye.com)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5000香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