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别称。

2020-02-14 11:51 · yancaoye.com
中国的别称。

1、九州:

源于大禹治水划定九州的传说。九州,相传夏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淮南子.地形》又载:中国古代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弇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

此后,九州便泛指中国。以九州之意派生演化而来的还有九城、九有、九土、九区。宋代绘制《九域图》即中国地图。

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过江苏镇江时,写下:“九州生气侍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投,不拘一格降人才。”曾为毛泽东主席在文章中引用,流传甚广,诗中“九州”即中国。

2、华夏

商朝时,由于实行了裕民政治,政治与文化都比以前有所进步,所以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和南方、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都向商称臣。

华夏族是当时的主要民族,后来人们就把华夏作为中国的代称。唐代诗人杜牧曾有诗云:“位极乾坤三事贵,谤兴华夏一夫冤”(全唐诗卷526-6《闻开江相国宋下世二首卷》),诗中的“华夏”即中国。

3、中土

中土指中国本土或中原王朝,也叫中原、中华、中夏、华夏、诸华。古指中原地区,华夏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地域概念,意为国之中,天地之中。

华夏民族的祖先根据天文、地理、和风水学的概念,认为位于中岳嵩山山麓的中原河南登封,位居天下居中的位置。
(yancaoye.comyancaoye.com)

4、中华

秦以前,华夏族称自己的祖国为中国,秦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而又有“中华民族”的说法。“中”即中国,“华”是华夏族的简称。

唐代诗人贾岛诗云:“东海几年别,中华此日还。”(全唐诗卷573-84《送褚山人归日本》)诗人把中国称为“中华”。

5、神州

神州汉地的地理范围萌芽于先秦,其地理范围大体自汉武帝以后稳定不变,东至东海—鸭绿江下游,南抵南海,西接岷山—藏地,北界燕山山脉—戈壁沙漠。至今不变。

太平天囯洪仁玕《干王洪宝制》:“堂堂中土,亘古制匈奴 ;烈烈神州,岂今宥胡狗!”

郭沫若《前茅·哀时古调》:“神州原来是赤县,会看赤帜满神州。”

华夏,九州,赤县神州,中华,中夏中国的别称很多,其中最为常见和常用的是这样几个:华夏,九州,赤县神州,中华,中夏等。与这些别称意思相近,而更具泛指色彩的还有四海,宇内,海内,天下等。下面就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别称分别解说之。 华夏。也称诸夏。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夏是:“中国之人。”但夏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大”。华是“荣华”的意思。可见华与夏连用其意思非常美好。“华夏”一词通常认为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原文是:“楚失华夏”。《左传.定公十年》中还有这样的话:“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唐孔颖达对此注释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谓之华。”这其实还是针对周边的少数民族而言的。他强调的是华夏民族文教之盛大、礼仪之周备,有一种文化上的优越感。 九州。九州这一别称的起源同样古老。先秦著作《尚书》、《周礼》、《吕氏春秋》、《尔雅》等都有关于九州的记载。但尽管记载很多,这一别称的传说色彩却最浓。这涉及到了上古大禹治水的故事。相传四、五千年前,中国大地上发生过一次大洪水,人民流离失所,舜用大禹治水。大禹治水过程中依照山形水势,把天下分成九州,它们是:冀、兖、青、徐、荆、扬、豫、梁、雍。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中也有体现。但他划分的九州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行政建制,也从来没有真正实行过。它们只是当时学者们的一种政治理想而已。但是九州这种理想观念对后世影响很大,人们已经从心理上、文化上认同并接受了它。以致后代文人经常在诗文中提到它。比如南宋大诗人陆游的《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清代大诗人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等等 赤县神州。简称赤县或神州。这一别称最早起于战国。战国有一个人叫邹衍,他创立了一种“大九州”学说。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邹衍的这一学说具有很浓的幻想色彩,其反映的也是一种政治理想,并不是纯粹的地理观念。这与当时诸侯纷争,战乱频繁有关。赤县神州的说法与上述九州的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发展,但其对后世的影响同样巨大。所以后人也把赤县神州用来指称中国。比如毛泽东的《浣溪沙》词第一句:“长夜难明赤县天”,即是此种影响的反映。
中华。相比上面提到的华夏、九州、赤县神州,“中华”一词作为中国的别称出现是比较晚的。现在能够见到的最早的“中华”一词出现在《三国志》中。《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裴松之注里有一句:“若使游步中华。”另外,《魏书.礼志》也有这样的话:“下迄魏晋,赵秦二燕,虽地据中华,德祚微浅。”这里的“中华”更多地是一种地理概念,仅仅指华夏族、汉族所居的黄河中下游一带地区,还没有后来的文化上、政治上的象征意义。随着中原各王朝统治区域的不断向外扩展,渐渐地,凡是它们所统辖的地域就都称中华了。而且,“中华”一词虽然晚出,而用它来指称中国却似乎更加普遍。
天下。古人认为的“天下”也多指全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有时也直接指代全国。比如,《尚书.大禹谟》:“奄有四海,为天下君。”《论语.宪问》:“霸诸侯,一匡天下。”但是,“天下”虽也指中国,其范围却似乎比中国更大。因此,它的义项里还有“全世界”的意思。 以上解说的几个中国的别称是最为常见和常用的,实际上,除了我们上面已经提到的中夏、四海、海内、宇内等别称外,还有几个词在古代也指中国。比如:函夏,《汉书》引扬雄《河东赋》云:“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晋朝张协《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谧宁。” 即是此意。而九原、九土、九野、九囿、九畡(垓)、九牧、九区、九域等词都有九州之意,都可间接指代中国,也算得上中国的别称。与传说中大禹划分九州相关的一个词“禹域”,后世相沿,也以此称中国。还有一个词:“八州”,也指全中国,如《汉书.许皇后传》:“殊俗慕义,八州怀德。” 然而,这几个中国的别称比较少见,人们用得也不多,因此,对于一般人来讲也就相对陌生一点了。 China! 或者 (陶瓷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1、九州

相传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徐、荆、阳、豫、梁、雍。《淮南子地形》又载:古代中国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后来,九州泛指中国。

2、赤县神州(yancaoye.comyancaoye.com)

《史记 孟子荀子列传》战国邹衍言:“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诗北山传》:“中国名曰赤县。赤县内,自有九州。 ”《谷梁恒五年传》又载:“九州之内,名曰赤县。”神州,《中华大字典》:“神州,中国之别称。”始于战国后。
3、海内

《辞源》“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外国叫海外。

4、华夏

《史记 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左定十年传》:“夷不乱华。”夏原为国号,华原为国名。后称华夏为中国。

5、中夏

《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6、函夏

《汉书》:“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晋朝张景阳《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谧宁。”

7、九牧

《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据《汉书?郊祀志》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yancaoye.comyancaoye.com)

8、九区

晋朝陆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九区克咸,燕歌以咏。”

9、九域

《汉书》:“《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据宋朝《九域图》、《九域志》,皆记全国各地的地理图志。

10、八州

《汉书 许皇后传》:“殊俗慕义、八州怀德。”

11、Seres(丝国)

“丝绸之路”为世界所闻名,正因为我国就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织造轻柔美丽丝绸的国家,通过海陆丝绸之路,向世界各国出口大量丝绸。

所以在古代,西方亚细亚及希腊、罗马等诸国对我国的称呼为:Seres(丝国)(yancaoye.comyancaoye.com)

12、Sinian(震旦)

“震旦”,是古印度对中国称呼,指中国本部及与中国相邻接之部分地方。

在大唐西域记卷五(大五一·八九四下):“王曰:‘大唐国在何方?经途所亘,去斯远近?’对曰:‘当此东北数万余里,印度所谓摩诃至那国是也。’”

震旦还曾被认为是一种鸦雀,是中国特有的鸟,所以称中国为震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华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九州

    分页
  • 1

相关文章:

香烟南洋红双喜硬黄 未征中国关税 真假鉴别

今天好彩中国人栏目说我手机号中了二等奖!因为我觉得没有掉馅饼的可能我来咨询一下真假!

怎么看esse香烟的真假?我买的这一包上面全是英文。我觉得是假的。是必须有中国字的才是真的吗?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专用杯真假

中国天龙烟草澳门烟草有限公司沉香烟多少钱一条

阿里山白墨镜什么价格呢

我姐姐去日本出差,买了个Gamma 24k 黄金美容棒回来,超级好用!是在正规商店免税店买的,真的

看了你在盛唐烟云的评价,回答的很好,请问有什么好看的小说推荐吗?

雪莲烟价格是多少钱

北戴河杨肠子多钱一公斤

中国的别称。

文章标签

友情链接